《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》:内心强大,是治愈一切的良药

11

如果来到这世界之前,你拿到的是一个奇烂无比的人生剧本,你是否愿意走一遭?


如果来到这世界之后,你发现牌桌上的自己,手持一把坏牌,又会以怎样的态度继续?


美国作家塔拉•韦斯特弗在她的自传体小说《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》中,真实地回顾了自己从垃圾堆里爬出来,一路披荆斩棘,考入剑桥大学和哈佛大学,彻底扭转命运的人生逆袭经历。


她逃离大山,冲破自己的固执和狭隘,用教育打开了新世界之门,也最终收获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、幸福和自由。


这本书一经出版,便立即登上《纽约时报》畅销榜。


而从塔拉的真实人生故事中,我们也不难看出:


一个人之所以内心强大,活出幸福和自由,不是因为良好的出身,不是因为殷实的家境,而是因为她拥有重塑自己的4种能力。


图片来源:全景视觉


战胜内心的恐惧


塔拉从小生长在美国爱达荷州的山区,父亲患有严重的躁郁症,母亲则毫无主见,一切唯父亲马首是瞻。


塔拉的父母是保守的摩门教徒,他们不相信现代科学和教育。这也导致塔拉从小生病就没去过医院,更没进过学校学习。


她从7岁时就被父亲拉去废品回收站帮忙做事,有一次,她被一个巨大的残骸物击倒在地,差点丧命在父亲的铲车下。


在那种严酷的环境下,塔拉也曾目睹过哥哥们身上被割破、烧伤,甚至还有被割断手指的场景。


童年时的塔拉一度幻想,充满魔幻的垃圾场是恶魔与巫师、精灵与暴徒斗争的游乐场,而如今她才发现,这里如炼狱一般,处处都是恐惧。


除此之外,这个家庭还充斥着暴力、轻视女性等种种问题。


哥哥肖恩喜怒无常,有严重的暴力倾向和人格障碍,他时常侮辱塔拉是妓女、黑鬼等,甚至会抓住塔拉的头发,把她的头按进马桶。


哪怕等塔拉上了大学,肖恩也总是会以跟她闹着玩为借口,对塔拉变本加厉地施暴,而塔拉也不止一次地梦到被肖恩杀死。


这一桩桩痛苦往事,像一把刻刀,在塔拉自卑又敏感的心里划下深深浅浅的伤痕,肖恩一度成了她的梦魇。


俞敏洪说:“当你恐惧的时候,所有的门都为你关上了。”


很多时候,打败一个人的不是面临的困境,而是心中的恐惧、挫败感和不自信,这是长期压抑内心无法释放的低能量。


这些低能量塑造并扭曲了认知,成为一个人理解世界的方式。


塔拉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,在这种无形的重压之下,她没有被折断,而是凭借着一股子韧性,带着恐惧上路,戴着镣铐起舞,开始一点点地让灰色的命运绽放生机。


图片来源:全景视觉


不动声色地努力


垃圾场的轰鸣,家庭的喧闹,肖恩的野蛮,父亲的跋扈,塔拉无数次想要逃离。


考入大学的哥哥泰勒成为塔拉黑暗里的光,在泰勒的影响下,塔拉决定去考大学。


她捧起本,利用碎片时间不动声色地埋头自学,她偷偷学习三角学,学习物理,她始终相信这扇门外是一个规则而理性的世界。


在经历第一次考试失败后,塔拉没有气馁,而是继续埋头攻读,通过再战,她终于收到了杨百翰大学的通知书。


塔拉进了大学后,面临着更大的挑战。


由于她从没受过学校教育,没有词汇积累,不会写论文,连最基本的作业都难以完成。


她也因为经常提出一些很幼稚的问题,被老师误以为故意捣乱。


塔拉遭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嫌弃,让她一度觉得上大学是一个错误。她的内心虽有动摇,却始终不曾放弃。


为支付房租,她忍着胃疼,每天清晨4点去做保洁工作。


为通过考试,她每天熬到深夜,揪着头发对着课本苦思冥想,钻研笔记。


她强忍着被肖恩折断脚趾的疼痛,一瘸一拐却坚定不移地走向考场。


因为受过更多的苦,就不怕学习的累,因经过太多磨难,所以珍惜每一个学习机会。


通过不断努力,她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,被推荐去了剑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。


通过不断努力,她从一个保守的摩门信徒,变成了一个精神自由的学术精英。


杨熹文说:“人生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,我愿意通过不断地学习,看到每天进步着的自己,一点点去靠近那些看似遥远的梦想。”


而塔拉的每一次努力,都在雕刻自己,每一次坚持,都在让生命向下扎跟。


图片来源:全景视觉


只有不动声色去努力,才会有默默沉淀后的厚积薄发;只有坚持不懈去付出,才会在岁月磨砺中熠熠生辉。


命运攥在自己手里,是浑浑噩噩于人海,还是活出独一无二的精彩,完全取决于你自己。


学会独处


塔拉刚进大学时,她的孤独,缘自固有认知与现实世界产生了激烈的冲突。


在死板的环境下长大的她,刚进大学时认为穿露膝盖短裙子的女孩就是放荡,安息日去看电影就是不敬;


她甚至上完厕所从不洗手,耳朵疼却不敢吃止痛药,不知道什么是“大屠杀”,没钱交学费却坚定地拒绝政府的补助。


同学们纷纷对她投来鄙视的眼神,视她为怪胎,她总是孤孤单单地独来独往。


孤独的塔拉开始从书中寻找慰籍,她通过学习了解现代文明,逐渐缩短与同学的差距,并重新给自己定义,开始像正常人一样去生活。


独处是上天馈赠的礼物,孤独也是一个人最好的增值期。


那些焦虑的情绪渐渐化为平静,那些困扰你的声音也会慢慢沉静,塔拉在独处中找到了自己的节奏,也让她对许多事物有了自己的理性判断。


当然,塔拉的孤独感,一是来自校园,二是来自原生家庭。


当觉悟的塔拉开始向父母揭发肖恩的罪行,顽固不化的父母却认为她被魔鬼附体而出现幻觉,她也开始被全家人孤立。


但塔拉在这些被孤立的日子里,触摸到内在的一种真实,她坚定不移地捍卫真相,坚定不移去追求自己的信仰和真理。


她重读了休谟、卢梭、史密斯和穆勒等先贤佳作,踏踏实实进行学术研究,努力去解开家庭的“未解之谜”。


花了一年时间,她终于完结了论文初稿,收到了剑桥大学博士录取确认函,她开始建立全新的生活方式,折磨她多年的困惑也终于有了答案。


从来就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,所有成就背后,都有常人体会不到的孤独和艰辛。


那是落寞之后的不甘沉沦,是哭过之后的一种彻悟刷新,是蛰伏在暗夜里的一种坚持,是破茧成蝶前涅槃般的疼痛。


冯骥才说:“平庸的人用热闹填补空虚,优秀的人以独处成就自己。”


人生就是一场寂寞的独行,在无人问津的日子里去精进,在缄默的时光里去蓄力。


你不必努力合群,亦无须仰望权威,你静心地修炼、默默地沉淀就是生命当下最好的样子。


图片来源:全景视觉


放下内心的执念


温德尔曾说:“一旦思维得到扩展,思想就再也不会回到原本狭小的领域。”


而获得新生的塔拉,当与原地踏步的家人触碰时,也经历了这种“回不去”。


每当塔拉千方百计暗示肖恩是个暴力狂,寻求家庭的支援时,父亲就对她大吼:“难道你从剑桥回来就是为了让家里鸡犬不宁?


父亲永远保护着他,母亲则是一言不发。


肖恩认为塔拉背后捅他刀子,打电话辱骂咆哮,并威胁要雇人杀掉她。


在肖恩的威胁下,在父母畸形的偏袒中,塔拉的姐姐奥黛丽,竟然选择与她断绝姐妹关系。


全家人一致认为塔拉远离了上帝,被魔鬼撒旦控制,会把一家人都毁掉。


而让人感到矛盾且哭笑不得的是,尽管与塔拉观念相悖,父母还是计划着让她重返皈依,为她驱魔,盼着塔拉重生。


父母对她的“爱”一直都存在,只是太过畸形。


塔拉不愿意斩断与父母的血缘羁绊,但是,家庭是最难理清的是非的地方,父母还是那个父母,可她早已不再是曾经的自己。


很长一段时间,塔拉的精神都处于一种严重的分裂状态,她怯懦、崩溃、自我怀疑,每天通过看电视来麻痹自己,经常晚上歇斯底里地哭笑,跑到大街上大喊大叫。


通过心理治疗,她才意识到:新的教育理念和认知早已植入她的信念系统,与原生家庭割裂是她不可避免的宿命。


成年后离开父母是一种必然,真正的家庭关系也存在着离合需求,你拿着的是自己的人生剧本,而不是父母的续集。


经过痛苦的挣扎后,塔拉终于摆脱了负罪感,决定真正地与父母告别,与自己的内心和解,坚持做自己。


正如塔拉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所说的那样:


“你可以爱一个人,但仍然选择和他说再见。你可以每天都想念一个人,但仍然庆幸他不在你的生命中。”


有些人,不适合相见,可以换另一种方式存在于你的生命中;有种情,只适合怀念,可以换一种更远的距离寄去缅怀。


不必靠得太近,也不必谴责自己。


当太阳太过灼热,我们选择转身拥抱月亮,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忘记或背叛了太阳曾经的温暖与光亮。


放下负担,你才能奔向新生命。


图片来源:全景视觉


写在最后


塔拉通过自我拯救,挣脱了原生家庭的枷锁,一步步走向开阔的人生天地;


她通过教育探索人性,通过更新认知重塑自己,努力实现人生的蜕变和逆袭。


林清玄说:“人也要像珍珠贝一样,养成重塑伤口的本事,转化生命的创伤,使它变成美丽的珍珠。”


人生一世,草木一秋,有硕果累累的丰景,也有满目疮痍的荒芜。


只有放下执念,经过摧毁后重建,才会遇见全新的自己。


只有学会独处,不断地向内探索,才会找到自己的归宿。


只有战胜恐惧,困境中有盼望,失望中有信念,才能找回快乐,找回生存的魄力与勇气。


余生,愿你我都能同塔拉一样,将尝过的生命苦涩,走过的风雨泥泞,都化作脚下的绵延阶梯。


你当像鸟一样飞往你的山——不要等风来,而要追风去,追逐的过程,就是人生的意义。

作者:素浠儿

来源:网络

分享:by 云小鼎

声明:图文内容归原作者所有,非商业用途,仅供学习交流